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防制愛滋與醫療的多元選擇性


為期兩天的2017愛滋防制工作坊(8/2930),主辦為衛福部(衛生福利部)的疾病管制署,主軸談論如何培訓執行愛滋防治的同儕輔導員。但少提到其他醫療協助的可能性。過去這樣的政府活動,很少有機會民間團體(NGO組織:非營利組織)可以一同參與,這也是政府與NGO連結的轉變。

近年政府做出許多合作與努力,像是兵役、性犯罪、入監服刑、捐血等一定會有愛滋的檢查,也鼓勵同志檢查外,在異性戀的婚前檢查、懷孕生子都會建議檢查,然而,疾管署的發言人提出做為成本考量依然設定「男男性行為」為高傳染族群。但疾病是不會看人,許多異性戀者都是到了發病或生子才得知感染,檢測應該不分為何種性行為。

希望提高固定篩檢與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的機率,篩檢率和接受治療率低,主要是因為「污名」造成的歧視與壓力,再者,社會許多聲音仍會認為感染為自作自受,造成許多人即使做了篩檢後都不願意到醫院做詳細檢查與後續治療。

解開污名還有藥物副作用造成的不敢檢測、無法持續醫療,做出陪伴支持團體是這次工作坊的主旨,也是未來不論政府、NGO都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不過政府對於愛滋疾病強調「監控、控制、教化」,說服人們只要「吃藥」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源和結果,卻沒有提到藥物會帶來的各種副作用、斷藥的風險。

另外會中不斷提到PrEP(事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可作為預防愛滋的多一項選擇,這與事前避孕藥真的蠻類似。卻沒有提到說當感染後在處於健康狀態下有其他醫療選擇、服藥後許多副作用可用什麼方式處理,抑或服藥後當病毒控制到測不到有其他醫療的嘗試實驗,在場中沒提到甚為可惜。

在台灣近年開始提出許多輔助療法、自然醫學、中西醫療整合,我認為有許多有持續檢測狀態下或已經抑制病毒到測不到狀態下是可以做出的選擇,找到屬於自我的「醫療自主權」,不是只有不斷服用西藥來面對愛滋作為唯一的選擇,我認為醫療也需要做到提供多元醫療選擇,而陪伴團體也可以提供除了一般心理社會支持外的其他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