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我想要的生活:一天的休假與《幸福路上》觀後感

連續上班八天到今天休假,以過往經驗我應該都是睡死在家裡。
不過因為工作習慣關係,我八點後就會醒,雖然還是賴床到十一點。
中午與大妹逛了市場買了些菜,吃了頓簡單的麵攤。
結束就一個人去看了《幸福路上》,結果意外的客滿,即使快下檔甚至有人說票房不理想,但我想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在我前頭一群人的年紀有大有小,即使今天是平日還是很多人來看。

因為在公館,就轉去我預計要去的書店,本來找尋我想要的芳療書,但在熟悉的架上找不到,而熟悉的老闆娘因為一群中國客弄得無法分身,就在書店裡轉了轉,找到其他想要的書,意外收穫另一本預期外的芳療書,寫得方式我也很喜歡,也買了唐老師的占星書,以前都不太買這樣的書,但跟著好友學占星,而唐老師講的方式我蠻喜歡的,從去年到今年有種重新出發的感受,就給自己一個新的凱使,就2017與2018對我來說都是極為深刻與認為重要的一年,最後買了跟寫作與塔羅的書,對於寫作也許我還不夠吸引人甚至有些事情我講不清楚,但我仍想好好努力一下,用一種另類的自修方式。




買了三本發現錢就差不多,剛好我要的書沒了,就留到下個月,後來就是今天最主要的事看《幸福路上》,因為播映的影願變少,我只好難得跑到光點華山,我發現從去年開始我還蠻常來這,雖然都是跟朋友來,今天是我自己為了要看電影而來,購票後離上映時間約半小時。

本想買背咖啡坐下來順道看看書,不過時間太短做罷,想找個水喝卻沒帶水瓶也沒有自動販賣機,都是高檔咖啡店還有文創商品店,頓時覺得這些東西在我當下連個水都不如,一點也不實在也不實際(對此升起某種厭惡感),不過還是買了一個天然蚊香純粹我喜歡,結果跑出華山快速去便利店買水來喝,再去看電影。

《幸福路上》這部動畫電影,整個故事對我產生了某種「共感」,用一種動畫幻想式的方式與樸實無華的畫風,還有敘事方式講一個平凡的故事,這些發生在從經濟起飛的末期到現今的台灣,有幾段有點沈重感也有種我生活的樣貌被「看見」的感受,我們跟主角一樣都曾經歷,如今也有經驗過,一些同樣、相似的話語。
台灣社會下勞動階級的生活家庭,有著不同種族與傳統信仰的長輩,我們也曾幻想,想要出國,換一個生活享受種名叫「自由」的空氣與氛圍,好似出了國過了生活,我就是一個跟過去跟看到的人不同生活的階級與層次。
但走過經驗過,驀然回首發現不是這麼回事,有很多片段因為都同樣經驗過,讓我想起過往與家,第一次含淚又帶笑看完一整部電影,最後有種感人與感慨。

我很少看電影,但我還是第一次看電影是電影裡講笑話的時候大家一起笑,講一些事件身旁的人都拿起衛生紙拭淚,結束大家都聽晚整首歌,看完所有致謝,燈打開了大家才離開。每個人幾乎都拿著衛生紙。

電影裡,看到就是在台灣常民百姓的生活,一個勞動階級的家庭,閩南語、原住民都曾被列為矮一階的存在;民俗信仰、原民的巫師都是被列為怪力亂神、騙吃騙喝的存在,我曾經也被這樣說過、對待過,讓我不知不覺泛淚,父母辛苦為生活打拼的身影,我的父母也曾被自己說「我不想跟你們一樣」,每天流於工作的悶與僵固,看不見未來與幸福,離自己心漸遠。

電影的很多片段,我相信同樣生活與經驗過這些時代的你我,都會有很有感處,解嚴、921、第一次政黨輪替,去參與遊行或一些活動家人都會因為擔心說出類似的話,父母期許、社會期許、自己的迷惘,即使摸索中,但慢慢走出自己路。

主角很貼近我,而我很喜歡裡面阿嬤這角色,有著民俗式助人模式,有著很貼近平民百姓人家的象徵,帶給的事自然、純粹與溫暖。

這是一部我會想收藏的電影,讓我想起過去一部名為《活著》的講述大陸時代變遷下平凡百姓的電影,也讓我想起一首歌〈外面的世界〉。驀然回首幸福就在自己不遠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