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戀愛完成式》麵包與愛情!?


我又看到一部漫長的電影,呵呵~
我也沒注意看電影時間,結果又是部近兩小時的電影。
這部電影剛好插在強檔大片上映的時刻,而且確實「同志」這樣的題材也不是個容易賺錢的類型,比起其他商業片。
這一次的同志片,蠻像一部小品,可以看到男主角從一開始不願打開自己的心,因為是情傷而來,不想多件相關人是可以理解,心受傷都容易讓自己封閉,我也曾如此。(心有戚戚焉 XD)



回歸正題,本來不希望見到本國人(泰國),卻因為一位來自泰國朋友尋求協助結下緣,本來沒多想理他,但旅行間碰壁,最後還是與之相處,在相處過程慢慢敞開了心房,最主要是一次的喝酒後,另一位主角乘人之危,隔天主角混亂,在找尋日本好友聊,好友以一種友善的方式,說「如果真的發生這樣事情,我會冷靜詢問他。」、「就當作一次經驗不要太放在心上。」最後用吃納豆方式告訴他「人生有許多不同嘗試,就接納這樣的嘗試吧!」這些話與穩定了男主角的心,也問到了他預想中的答案,本來身為異男的他,就這樣慢慢接受了這樣經驗,並接受了這樣的男性進入他的旅行生活,但當知道對方有著老婆也懷了孕需要奉子成婚,他們在離別最後一天因為難過與悲傷而沒見到彼此,在一個贈禮與紙條裡,留下了最後一份的溫暖,但四年後在機場偶遇了彼此,但畫面停在主角是否加他臉書好友而結束。

這篇電影花了許多時間在靜默的非語言,可以因此而感受男主角的心情以及另外一位主角的尷尬(出櫃以及說要說多少的掙扎),當然也有如同少女心般相處的美好時刻,但卻無法擺脫現實是如此。

這不是一個期待的好結局,是一個非常真切貼近現實的結局,貼近許多雙性戀、同性戀真實生活的樣貌,沒有一句誓言沒有一句「我愛你」,因為在現實的下面誰都無法下這樣的承諾,不論誰在分離的那一刻都是難過的,但誰沒有要擔負的現實,只是沒在更有機會的時候相遇。


這故事用了許多日本的風景以及事物,我想還是跟日本出資有關吧!有點觀光片的感覺,但導演把整篇故事拍的順,心境掌握我認為蠻好,但我想有些人因為許多無言跟無音只有呼吸聲與背景聲(例如車子經過聲音)的狀態會有點受不了,特別是喜歡大量聲光片的人,畢竟我出場就聽到「真無聊,我看到一半睡著。」當然我們看的時間也真的挺晚,是週一的晚間九點45分,兩小時結束快午夜,加上蠻多時刻因為要刻畫心境,運用的方式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第一人稱電影「愛」,酷兒影展才有,那種不靜下來或是全場人陪你一起看,還真的事看不下去,不過我只是覺得他相似的地方只有無背景音樂與內心OS,是蠻好的,也可以進入。

回到正題,我在跟朋友看完後討論這部電影,朋友說這是拍給女生看得吧!因為很耽美,一般不夠帥的有類似狀況就是被告囉! XD 某層度也是事實。
我則是在說的就是這故事跟許多人最後奉子成婚或侍奉父母家族命成婚的同志故事何其相像,誰不想跟所愛的人在一起,但過去窠臼綁住許多人,有人也可以如劇中最後活得很好,但在幾年呢?大陸不就蠻多「同妻」最後還組成「同妻親友會」,受害的女性自主成立自助助人的協會,數字相當可觀,近年來也爆出一些周邊新聞,訴請離婚,因為發現對方式同志,也多年未盡夫妻之實。


這部片的最後讓我有這樣的想像,也有一種另一位男主角灌醉主角時候,是否他的妻子當初也如此做或是也是身限低谷然後撫慰不小心上了床,有了小孩 XD 不過確實蠻多雙性戀有類似故事,你知道人心最脆弱時候有一個來拯救真的事整個人眼睛都被蒙蔽。
但有小孩真的挺吸引人,蠻多同志想要小孩,我都覺得會不會有些人結婚生了小孩在離婚,只要扶養權,如果代孕沒成功,我都覺得男同志找一位願意生小孩的女性假結婚養他一年生一個小孩,再結束婚姻,好像也不無可能,我都覺得我國婚姻好像結的容易,離婚時記得溝通好就好(離得也不難) XD

簡單說這部片蠻好看,適合當另類教材,應該說現實教材,跟上次《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是不同方向的電影。

有其他網站有在說這部片的影評可以看看
【腐魯同影劇】戀愛完成式 PRESENT PERFECT- แค่นี้ก็ดีแล้ว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通靈少女》看見我幾個重要經驗與過程

今天十點時,大概晚了五分左右,看了第一集的 《通靈少女》 ,裡面劇情跟宮廟與台灣在地民間信仰有關確實有引起我興趣,加上朋友都有分享這片,本來沒這麼在意播放時間,剛好提醒了我,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介紹可以看看:《通靈少女》第一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確立台劇新風貌與新典範 。


當女主角在說「為什麼我要做這種事。」、「感覺都有聲音說我要做一般的事,好像全世界會阻止我。」


那位阿伯(廟公)說:「啊!你就是帶天命下來,母親託付給我,給你過世老爸積陰德。」


前面第一句問題我有問過類似,我曾非常憤怒對我家說「為什麼把我生下來,為什麼要做這些沒有用得事!!」。然後「為什麼我不能跟一般人一樣?」不論認同或是背景,我也曾在心裡怒吼過。


最後一句聽來很靠北(廟公那句,我也被這麼說過),現在我也會翻白眼。雖然知道是真有其事,但不一定在今生派得上用場,今生課題還是要繼續做,可以累積來世就是,或是化為祝福,不過是也有方法可以調用就是(沒事不會做這個就是)。


不過傳統真的會這麼說,但我如果會說,是我們有機會用不同角度與視野看不同的人生,經驗與學習,就像最後女主角在問的「你會因此後悔當明星嗎?」


那「不後悔」的回答,是女主角重新思考學習的過程,我認為是。也是我曾聽過一些故事自己也經驗過一些過往時,我也從這些故事回答裡學習,即使以前都覺得「乾我屁事」,這段過往活生生搬上螢幕真是好氣又好笑。

我家廟,或說神壇


看完第一集,真是心有戚戚焉啊!
從這幾年學習與體認,一路回看這些,無奈、憎恨、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過程,當我都不想要有這些的時候,我發現我也什麼都不是,然後說不出所以然。
當我碰壁與痛苦的時候,這個「根」也依然在我身上,給我協助與滋養,那是個重新經驗的過程吧!
與其說跟神明和解,不如說就跟自己和解與重新認同的過程。
不過烤餅乾跟蒸紅龜糕這件事,對我來說頗有趣的比對,然後我蠻佩服女主角的轉念蠻快,我倒是以前可是拿不出這東西到我班上。

然後漸漸在我這幾年發現,真的是我家附近很多耶!去了其他地方不傳統市場之類地方還沒有,然後比起一些糕餅的精緻,反而這些東西有股樸實的風味,最近只要買菜我都會買鹹光餅跟雙胞胎,今天才買說 XD
蠻期待後續,剛好討債這部分我家有過,但不是對廟就是,但我家也蠻保護我們小孩,沒有直接面對這部分。

最後他第一集就有個問過世情人,但明星是同性戀,這部分我深刻可以理解,說不出口的問題,我家因為是家廟我不太能像其他來的信眾直接說,但是通常我要問一跪下去,他就知道我要問什麼,記得我有次問事的經驗,我還沒說他已經幫我說完(沒有明指什麼事,那是我在建教合作的時間),當濟公師父說完忍到整個流程結束我就跑到旁邊大哭了。
說時在我面對醫師、過去老師(連同輔導老師),我都無法清楚說我的問題,他們也沒那時間,也有些帶有眼光看著我的問題,有些不好經驗,廟宇的「問事」變成一種,有時候我不太需要多說就被清楚了解的狀態,也有種對方也不見得知道(某些起乩的狀態),讓我有份安心,除了不在我家問以外(因為構連我家議題,反而更不好說出口) XD 不過現在自己要在家廟問只要不過度涉入某議題,倒是沒差了,怕我阿公起乩到嚇醒 XD(曾聽過真實的笑話)。

問事時被我側拍 XD
廟宇作為比起心理諮商還有許多貴得要死的身心靈還要跟親近的存在,更貼近生活,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信仰,但確實是一個真是有「台灣感受的存在」,忽然想到本週五社大也才在聊媽祖繞境這件事,台灣民間信仰一直都是支撐整個社會運作的主要支柱之一,曾經做過宗教論文蠻有感觸,我應該做這樣論文我畢業比較快 XD。

題外話:比起其他宗教以及所謂身心靈(不過我跟一些朋友也在摸索一種真的可以貼近我們生活方式,簡單也有用方式,技術有但是重新整理過的東西,可能也比較陌生,另外是可以過生活),民間信仰的門檻相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