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聲之形》貼近人際關係的真實




《聲之形》這部漫畫我並沒有追,跟作者也不熟,對於過往完全沒接觸的東西,我通常不會放在心上,那我怎麼跟他相會呢?

我在臉書在別人分享裡看見他的報導:劇場版動畫《聲之形》榮獲業界大獎 擊敗《你的名字》,標題關係有看了《你的名字》所以對此感到好奇,看到報導內文後,說一個關於聽障的故事,覺得蠻特別,因為這樣的動漫我幾乎沒接觸過類似,我也就因此分享,同時也說說我在很多生活中,因為觀看動漫過程裡學習成長,然後理解很多事情。


當我去真善美戲院看《當我們認真編織時》這部電影,他也放海報,加深了我的印象,對我來說真善美戲院放的電影,我都蠻喜歡,而且他都會放一些藝術電影或蠻感動或值得思考的電影,所以對他推廣的電影我也會多留意,到前不久因為一群朋友的邀約,我也就答應。


不過還是挺陌生,今天出門之前還再想「不知道會看到什麼呢?」因為天氣因素有點打擊我的興趣就是,哈哈!真是蠻容易被天氣打敗阿!不過提前訂了票就一定要去囉!提前訂票以及承諾出席,成為主要出門的動力。


因為太冷加上有點晚睡,今天時間是有點緊迫的出門,通常去西門電影街,但沒去過西門的日新威秀看,因為威秀的票比較貴一點,不過同樣威秀之前多去京站威秀就是,主要跟之前朋友們的交通有關,結束要搭車或是也多去車站附近逛或去其他地方交通也方便,去了西門日新也第一次覺得「哇!挺大!」當然京站也不小,但除了信義、京站,西門我很少看到有這麼大螢幕的影院,不過也可能跟我看的票價與電影有關,畢竟很少看第一檔熱線電影還有就是我喜歡看蠻值得思考的電影,不一定會熱門也不一定會放再這麼大的廳,在他們影院的商業考量下也無可厚非,會這麼做我想因為這部動畫頗受好評,與《你的名字》並齊,但看完我覺得表達都是「人際關係」,只是用不同方式表達,我個人認為這兩部都很棒。


我同時在這兩部動漫電影裡,看見我的生命經驗與人際關係的互動裡不同的面向。


當時看了《你的名字》我寫了一篇文章分享在公司(二月的貼文),工作伙伴也再編輯整理,當我們在講「關係」其實真的就如電影那句話一般,我們都在這當中學習、聯繫、相聚、成形,是時間也是連結。文章:關係與連結




而這部會想提是因為也帶到跟我家廟、信仰、的經驗,細緻提到不論傳統宗教信仰到現代,人的關係都是很重要,每一份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關係都值得我們重視與學習,而我們在這過程裡體會「連結、相聚、斷開…等」重要的人生課題。


講到這麼多就談談今天的《聲之形》,思考了很久,就稍微說一下劇情,主要講從因為聽障學生轉來,不理解而開始一連串霸凌,霸凌的男主角換他被霸凌,好友同學反目,體會後,轉到高中想自殺卻因為想道歉再次相見女主角,重新認識新的朋友、引發女主角也想自殺的事件,男主角救到他,後來男女主角與相關朋友全體大和解,剩下就大家自己去看一下介紹,維基說的很清楚,網路說得也蠻多,如果有能力支持一下去影院或後來租正版來看囉!喜歡再買,不過蠻值得收藏可以講些議題。


跟你的名字有個類似地方就是「夢境聯繫」這部分,雖然在《聲之形》只有一小段,不是最主要的。先不談這部分,目前沒消化到夢境這部分,不過我朋友在今天看了另一部電影談到夢,我覺得他寫的很棒,我們分別在同一天看不同的電影,談「夢」與「陰影」。文章:《當怪獸來敲門》與深淵


電影開始的霸凌真的會讓我想起一些不好的回憶,有點沈重感,跟我過去經驗有些地方很類似,霸凌與被霸凌,也實際體現,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被傷害,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傷害對方而好過。


主角因為好友反目,自己被霸凌,不敢正視每個人的臉,影片最有趣深刻地方就是他不敢看人臉每個人臉上都有個遮住臉的大叉叉,慢慢親近那個叉叉就會掉下來,整個環境的聲音(有時候的無聲只有主角自己的聲音還有環境)跟畫面深刻到我再重看我過去的自己,還好現在好多,以前我應該看不下去了。


我想起我過去「不看不聽不說」的那個時光,然後女主角因為會認為所有通苦一他聽不見而起,想自殺的感受那份真切,幾乎是我過去的寫照,重見我過去都覺得活著真痛苦,為什麼我要活著體驗這些,我的到來看見是一幕幕的苦楚與悲慘,只是我沒那份勇氣,這分憂傷對我來說非常的貼切,只是我不是一個人跑出來「救」我就是,但這個「撕去叉叉」的過程,我也曾經驗過,當主角和解後重新體會「朋友」這定義,可以正視每個人的時候,那些「叉叉」都掉落,電影就以主角眼淚與每個人的臉做結束。


然後我也哭了,這比起《當我們認真編織》還感動,即使沒有新海誠與宮崎駿的動畫畫面有許多遠景感受磅礡,但人際關係的細膩刻畫以及配合男女主角的心理聲音的配音與音效呈現,讓我深深感受聽障朋友(不過我主要跟視障朋友們相處經驗多)以及曾經只有「自我」聲音的感受。


有幾個看到的部分,當女主角轉學來台,老師說每天三分鐘學手語,但有同學立刻站起來說「為什麼要為了他學習手語。」雖然有同學願意卻遭到霸凌,因為最近婚姻平權,讓我思考多學習與理解到尊重包容「異」這件事,對一個社會與團體來說很困難嗎?那是否多死幾個人也才真會意會這件事,當我們社會都可以獲得基本飽足時候,我們想得不是尊重「異」(包含包容與彼此學習),而事先摒除「異」,如果是我們都無法飽足自身,彼此因飽足利益而排除異己,是可以理解身為人有趣的地方是人自相殘殺通常是無知的恐懼以無限擴張的慾望,這裡面標表出「無知」,但後來到「知」而和解。


另一個是,當碰到危難第一個都是「指謫別人」或拖別人一起下水,承認錯誤,這幾乎是人的天性,我也做過,確實真得要承認做錯又是在眾人面前是件很困難的事,確實面對不容易,分攤風險是大家都會做,拖人下水也是種分攤風險,大家都是錯的那就沒有錯的,所以都是共犯,如同我們處在的社會,默認貪污的繼續、造假廠商繼續、廠商默默排污氣排污水、無腦官員立委繼續表現無腦…..數不清的社會遊戲。(話雖這麼說改變也是有,只是很緩慢,有趣的是台灣社會都是民間發起,政府才開始正視改變才發生,比起其他國家政府機關自己先硬起來拼鬥差蠻多。)


不過事情也不能只看一面就是,網路有看過的人說漫畫講了許多人物得其他面,畢竟七本漫畫濃縮成兩小時電影,那份表達都可以讓我覺得畫到我心坎裡,感受作者表達「敞開心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維基寫到作者表達「能為人傳達感情的並不只是聲音」這點電影刻畫之好,為此下次也找漫畫來看。


講到這邊,這是值得推薦的好電影,我也認為蠻值得收藏,與分享就是,歡迎大家去看。


OS:起先聽到片長兩個小時(向來沒去注意電影片長,不過通常是一個半。),對我來說以電影真是意外的久,不過後來有些電影也越來越長(去看一些想看得片真的都挺久),我也都開始覺得好像沒差,因為真實進入觀看時,我會想多看一點作者故事,偏偏我實在很懶得再看小說(有些電影是小說改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