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防制愛滋與醫療的多元選擇性


為期兩天的2017愛滋防制工作坊(8/2930),主辦為衛福部(衛生福利部)的疾病管制署,主軸談論如何培訓執行愛滋防治的同儕輔導員。但少提到其他醫療協助的可能性。過去這樣的政府活動,很少有機會民間團體(NGO組織:非營利組織)可以一同參與,這也是政府與NGO連結的轉變。

近年政府做出許多合作與努力,像是兵役、性犯罪、入監服刑、捐血等一定會有愛滋的檢查,也鼓勵同志檢查外,在異性戀的婚前檢查、懷孕生子都會建議檢查,然而,疾管署的發言人提出做為成本考量依然設定「男男性行為」為高傳染族群。但疾病是不會看人,許多異性戀者都是到了發病或生子才得知感染,檢測應該不分為何種性行為。

希望提高固定篩檢與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的機率,篩檢率和接受治療率低,主要是因為「污名」造成的歧視與壓力,再者,社會許多聲音仍會認為感染為自作自受,造成許多人即使做了篩檢後都不願意到醫院做詳細檢查與後續治療。

解開污名還有藥物副作用造成的不敢檢測、無法持續醫療,做出陪伴支持團體是這次工作坊的主旨,也是未來不論政府、NGO都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不過政府對於愛滋疾病強調「監控、控制、教化」,說服人們只要「吃藥」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源和結果,卻沒有提到藥物會帶來的各種副作用、斷藥的風險。

另外會中不斷提到PrEP(事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可作為預防愛滋的多一項選擇,這與事前避孕藥真的蠻類似。卻沒有提到說當感染後在處於健康狀態下有其他醫療選擇、服藥後許多副作用可用什麼方式處理,抑或服藥後當病毒控制到測不到有其他醫療的嘗試實驗,在場中沒提到甚為可惜。

在台灣近年開始提出許多輔助療法、自然醫學、中西醫療整合,我認為有許多有持續檢測狀態下或已經抑制病毒到測不到狀態下是可以做出的選擇,找到屬於自我的「醫療自主權」,不是只有不斷服用西藥來面對愛滋作為唯一的選擇,我認為醫療也需要做到提供多元醫療選擇,而陪伴團體也可以提供除了一般心理社會支持外的其他協助。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慢慢了結的時刻,要再往前


今天最後一堂心理劇,結束了!
也一季過去,一件件事,慢慢了結與完成。

蠻好的,這段期間收穫很多,有很多故事觸動,有反思也有啟發,結束覺得有點小不捨,不過有緣還是會跟一起做劇的朋友相會就是。

整個協作心理劇過程也對應到最近發生的許多事件,學校的、工作的、論文的、社大的與家裡的,這些的交會點因為心理劇、論文梳理、社大協作,有了沈澱,一個個塵埃落定也有分「清晰」,雖然論文還沒產完,不過一路的收穫也比起那份文憑與論文更值得。

論文則是這些學習後拉起一部份「責任」,但更多要做的事情,則在論文與畢業之後。
有分暖意在心頭,有分動力在體內,溫柔告訴我好好前進。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端午節的一天—取「午時水」




今天祝福端午節快樂! 雖然過中午就算過了。

一早跟許多有民俗信仰的朋友一樣,要拜拜,拜天公、神靈(我家有請神)與地基主
接著就跑到淡水天元宮,拜拜外,為了取「午時水」
主要午時(11點到13點)之間的水,還要曬個15~30分鐘。

以前會去山上取,今年想說順道拜拜,我還是第一次取水要排隊。
平常沒這麼多人就是,另外就是沒想到會認為過去古老智慧依然有用的人還是不少。

把屬於太陽的能量鎖在水裡,但就想說跟「夏至」這節氣有什麼不同。
問了一位研究道教的老師,她回答:「八節之氣皆可用,沒有哪個較好的問題,端午陽極一陰伏之氣。不是夏至可取代的。就像冬至陰極一陽生一樣。」

從這解釋看來,「夏至」為純陽之氣,而端午還有一點陰氣,但並非不好,只是做為我們身體平衡,這也夠用,夏至確實蠻炎熱,能量上來說也許對一些人來說過於強烈。

對我來說又複習了一課,也許你會問我說為什麼要取水,平常也許有人會說迷信民俗信仰,但能量這東西確實可以感受,甚至我們身體不適、感冒都也由此發生與引起,為什麼季節轉換特別會發生,即使西醫只會說因為溫度變化,確實是,但什麼造成溫度,溫度何以影響,也都是在物理學最後轉換的詞語能量囉!

午時水泡茶、製藥甚至在季節轉換作為一種無形能量保護都是有用的。
而我家也有家廟神壇,會問事辦事,所以會用到符水,加硃砂有協助畫符之用。

我朋友會用午時水做手工皂,發現保存時間比平常做的手工皂更久,而加上艾草、菖蒲等做出平安皂,有些朋友回饋是有安神以及情緒不穩有協助效果,我想就證明一種古人智慧吧!

每個換季如果你有固定看中醫、芳療師或各式輔助療法的方式,不論中醫、芳香療法、花精花波都會告訴你要換藥或是換一些協助的東西,為的事在每個季節到來產生的變化,我們身體會感受不適,都是為了「平衡」自身狀態與能量。

我朋友們老一輩也流傳,要用午時水+洗米水清洗地面,掛艾草或燒艾,都是說一種淨化空間以及代換新的季節能量的到來。

我家裝的水,也蠻多有兩大桶是宮廟用
午後去北投泡腳真棒!
今天祭拜後最後戶外行程在北投的泡腳結束,午後回家泡茶,晚間就是家庭在家吃粽聚餐。
一天的家庭日,也是告訴我換季了,世界都在改變、每個人都在改變。
有時候會覺得,人生汲汲營營也許就只是我們活在這天與地之間,感謝天地孕育以及家族相伴,感受四季更迭、悲歡離合,有苦有樂,但也不過就如此單純罷了!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與過去的「玫瑰少年」相遇




今天與《玫瑰少年》相會,是葉永鋕的故事,同時翻找鷺江楊同學的報導,有很多相似甚至一樣的故事。

我進熱線才知道《玫瑰少年》,後續發生鷺江的事件,我始終沒有勇氣翻看他們的故事,那些報導也都一律封存在我記憶的一角。

配著酒、聽著歌,看著他們的故事,相似到令人心痛,我比他們幸運嗎?所以我活著嗎?
想著這點,有點感慨,活著是我把感覺封閉,當了好多年的「活死人」,把那些污名當作正常、當作生活一部份,直到有天我的姊姊們對我說「你怎麼可以把那些難聽的字眼,當作理所當然?不應該是這樣。」

才意識到有些東西,我「自動封存」,過去國中以前經驗幾乎一片空白。

因為熱線關係有些過去生命故事被翻出,但到今天才是真實跟「過去的我」相會,才知道一路以來的某些病痛從國小開始,憋尿憋到尿不出來去看醫生,不敢在學校上大號,憋到如今偶而都會便秘。

故事相似到令人自己也都流下淚,不過既然我還活著,就有我需要繼續往前的事,繼續書寫,也比起過去不在「悶痛」,因為看見「悶痛」是什麼。
也真實看見過去痛苦的我,憂傷的哭泣,但也不只是我,還有我家人,我們都在過去狀態下努力「撐」到今天。

其實葉永鋕大我兩三歲,他離開的那年是國三,我國一,12歲。
原來我們都在那背景下都「死」了。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楊梅的一場對話之旅

我真的覺得我進入一種崩潰書寫的階段。
最近身體一到太陽下山會畏寒,但是會發熱,有點近似發燒發炎的狀態,但是卻發現書寫超順,藉由這股「燒」,東西就不斷產出,真是「燒」出文章來,不論論文或是其他文章、文本都是如此,但其實身體還是不太舒服就是,我當作就是不斷「燒」盡我的情緒產出提升與灰燼的物質與能量,那些就是我現在的所有文章,但我還是要說現在還是不舒服在「燒」就是,哈哈!但就讓他燒吧!也許燒出天才還是燒出智障。



今天去了一趟 《新莊社區大學的楊梅老樹廟宇客家聚落~慢步共學生命對話之旅》,其實身體是非常不舒服的,但我還是去了,即使昨晚還是很掙扎,要不要請假。
去了一趟還是挺值得,收穫很多,主要聽了 一位社大姊姊的故事,他從我參與的 《新莊社大~舞動人生》課程就不斷續說他的故事,我藉由他的故事重見了我與父母的關係,以及其他大哥大姊的故事重回了我固有文化土地的連結,這次他親身帶領的活動,就像一位「活歷史」正在「說書」,那份貼近真實與感動,有種難以言喻的美。

這是一場很棒的活動,我雖然有些插曲,但不會讓我覺得怎麼樣,協助伙伴都協助的很好,最為一個參與者我人為我也獲得不少收穫,主要聽聽故事、曬曬太陽走走這些目的也都達到挺好的。


從車站開始的故事,到弘淨寺的故事,從社大姊姊表達,會有種回到我過去家廟還在一樓會奉茶的時期,社大老師在說過往的故事,本來這些故事在教室李就曾聽他提起,帶到戶外那份敘說變得立體,感覺都可以看到過去老師的阿嬤帶老師穿梭在田野要到處去協助接生騎著摩托車的畫面,有時候也許因為過去的「清貧」我們在有不同於現在孩童的回憶,但現在孩童有他現有的世界與回憶,沒有好壞而是時代的不同。


不論到了弘淨寺或是到了錫福宮都讓我有種熟悉的氛圍,如同我每到一個陌生地方都會找宮寺廟與傳統菜市場,那種有一種熟悉感,到了百年樟樹與榕樹下,又更有一種回到過往的氛圍,我也因為在社大課程裡聽到許多大哥大姊的故事,都有類似場景,今天的體會上我又回到一種土地認同與連結,這那份深刻與感動,是有點難以言喻的美,樹木或說土地公,聽著我們故事、感受我們的感動,都在說著「歡迎回家!」蠻感動。



芳樟的香,豎立在這場地兩百五十幾個年頭,飄逸的香味,淡雅又有種木質地穩重感,蠻像說書姊姊給我在團體裡的感受,楊梅數則象徵在這塊土地人們遷移的歷史(楊梅不是本土種,而是中國移入才有,樟樹才是台灣會有),當地人栽種滿滿楊梅,就如說書姊姊的父親思念家鄉的意識,而且是集體當地的意識。



楊梅果實在中醫藥典裡入肺庾胃經,性屬溫,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滋腎活血的效果,如同那為姊姊在許多場合的「潤滑劑」的角色與功能,但過多會造成發熱、燥渴,我覺得如同失去彈性的姊姊,這挺有趣,這份土地樣貌也正回應姊姊生長的樣貌與故事,不斷進展的城鎮也象徵不斷進步的「我們」,但這份特色與土地都將刻劃我們血液、身體、個性裡。


最後要提保持彈性與平衡是件不容易的事,如同我需要不斷面對死亡不斷在調整我身體,讓我得以書寫與在一種還可以接受的狀態下參與工作與任何活動,在這份人生路上都有我們需要學習、調適、調整的空間。



我也因著姐姐與其他大哥大姊還有社大老師的故事讓我深刻如同回到過去他們生活的現場,那個畫面如同電影般的重現在我眼前,也看見我父母阿公阿嬤他們生活的背景。
「燒」出這份感動我挺喜歡,這份感動也將繼續帶著我走向「認同」、「成長」的道路。
最後這篇文章獻給所有在場的伙伴。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最近登山遇難的新聞,看見批評、專業知識不足



我是蠻喜歡「健行」的人,就是走走步道,偶而會走沒有整理過的登山客路線,但是沒裝備有些地方真的事難行,好在我走的地方都有登山朋友簡單整理過,頂多有些地方要用爬或是要拉繩索,偶而經過小溪,那在專業知識上比較靠近「登山」吧!

在看到一個文章後,我越來越清楚「健行」、「荒野健行」、「登山」這三者的差異,我過去也存在某些謬誤,但慢慢認識一些朋友越來越清楚就是。

這是一篇專欄作家寫的一篇文章,討論一些繆誤【詹偉雄專欄】一個年輕人之死
除了這三種繆誤外提到另兩個我也很在意的議題,一個是網路批評的議題,另一個是討論東方人特別只台灣看待「冒險的議題」。
看到文章,這兩個議題對我來說會讓我有種憤怒油然生起。

我也在臉書針對這部分發了一篇文章,講的是口出惡業以及我們不斷在思考「安穩」這件事。
當然「安穩」這件事是重要的,但是沒必要因為過度追求產生的恐懼不斷恥笑批評辛苦生存並為了追求生存意義而冒險的人們,對我來說可以勇敢的冒險這件事是不容易的。

回到自身所謂靈性的修行,「安穩」跟脈輪的「基輪」有關,也有人會說「海底輪」或「生殖輪」,基本上這三個都是最底層的脈輪,但實際上基論是底層,另外兩個賣論相對而言是比較小一點脈輪,但在靈性上的探討,通常會用「海底輪」,探討生命議題其實也夠用。

當我們這社會都在思考「安穩」議題表示我們整體的人們都沒有覺得現在「安穩」,甚至可能跟過去歷史造成的創傷有關,到現在都還在修復這些創傷,真是有夠誇張,但也沒辦法說什麼就是,每個人都在為錢愁苦煩惱,但實際上過去已經過去,現在整體社會某種層度上我們處在平的狀態,不會太富裕也不置於貧到哪裡去,至於台灣社會也真的貧比起過去少數了,難道現在都這樣狀態下不能冒險求改變嗎?

長輩、長觀音為生活在不同世代,但這些情緒勒索要到什麼時候呢?有時候真的是無解,但有些人也就如此接受「安穩」的理念嗎?我也挺挺好奇。
玩遊戲、看著網路文章與新聞不斷流言批評的人,我相信你也會想要冒險吧!就是因為環境不友善無法觸及許多層面,最後把自己關起來,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也有過這樣得一段時間,但難道不是嗎?

因為想多瞭解,藉由這些瞭解,但也忘了實際體會這些感覺,抨擊那些行動的人有什麼好處呢?是否嫉妒心作祟呢?

就讓我們重回到自己身體、實際生活體驗每天感受與自己,我覺得這是我在這段想說的。

而我在文章提到話語的力量,不只是話語我們所表達的文字這些東西都是力量,這份力量與脈輪的「喉輪」有關,我們越是負面的傳出去,世界或說外境都是一個回聲器或是說鏡子也可以,你給出去的他都將回應你,現在處在轉變時代,現世報是很快的,我有深刻的體會,你可以不相信,但也思考一下你現在的生活吧!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能夠像他們那樣「冒險」的人當然除了有金錢支持外,他們的思考計畫與勇氣都具足我相信他們應該連最糟的狀況都想過,這份勇氣這份心都值得被讚許,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可能都會說「不後悔,也死得其所。」因為是在自己追求生命意義逝去,當你在看這文章,你有這樣思考過嗎?

當我們容易感受不安,基輪的能量會容易塞住,這都可以從探測甚至你可以感受你身上的毛病可以感受到,當我們不斷抨擊別人,我們在溝通上會出現一些問題,言行不一、心口不一、溝通困難這都是有可能,甚至換你被批評,這會是你想要嗎?

回到自己身體與心吧!聽聽你想怎麼做呢?重時過去那個想「冒險」的自己,做一些不同嘗試吧!

我自己過去做過很多嘗試,當然也受傷也感染了疾病,然後伴隨至今不知道有沒好的一天,沒有解藥的病,中間有過後悔,現在會覺得這些我所選擇,我接受,我也繼續努力,我因此學到更多東西感受身為「我」的意義,在此我也鼓勵看這篇文章的你,試試看吧!也許有些真的危險事情就不用作,但也給自己嘗試「冒險」的機會。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一個沈澱的一天,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光


今天是一個不想接觸認識人的一天
一早被母親要求送東西到桃園給他
我也不想久留,便赴了約即使不想見面,還是約了一位朋友見面
因為之前講好跟他吐了一些苦水,喝了杯午後咖啡結束我就一個人沈澱。
買了一點東西看著淡水和與海的交界處,陷入沈思。



在看海過程沉澱,在面對黑暗裡學習。
不斷起伏的河岸與漲潮的海水。
不斷行走的路人。
都像過往生活,流過都不再回來。
有類似卻也不一樣。
今天沒有月光,燈光也許正傳遞月光的懿旨,告訴我「光明永遠都存在,不同形式與狀態。」
而黑暗也是另一種力量,說著「我以光明相依,但我們都是你的力量,請感受一切因我們存在,而我們也將協助你而存在。」
淡淡憂傷卻也淡淡喜悅。

說服自己一切自然,而一切確實也自然。
也就只是這樣而已。
活在世上,連接天地的能量作為一管道,拿多少捨多少是固定,不論錢財、關係都是如此。
人因修行與向「善」的選擇而將管道變大,但依然都是流動的。
停滯帶來的潰爛、發蛆,都將損傷我們自身。
不變的真理,也是學習法則之一,但也就如此而已。

我們存在光與暗之間
存在天與地之間
選擇出自自己的自由意志
回看是有些自己選擇,有些也是不得不的選擇
無法鄉愿什麼,而是在這不上不下的狀態裡,再選擇,也許往前也許停滯,但最後都只是一具發蛆的身軀再回到大地。




最後即使形單影隻、即使人來人往
我還是要回倒數於自己的歸處
今天就這樣,過了。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戀愛完成式》麵包與愛情!?


我又看到一部漫長的電影,呵呵~
我也沒注意看電影時間,結果又是部近兩小時的電影。
這部電影剛好插在強檔大片上映的時刻,而且確實「同志」這樣的題材也不是個容易賺錢的類型,比起其他商業片。
這一次的同志片,蠻像一部小品,可以看到男主角從一開始不願打開自己的心,因為是情傷而來,不想多件相關人是可以理解,心受傷都容易讓自己封閉,我也曾如此。(心有戚戚焉 XD)



回歸正題,本來不希望見到本國人(泰國),卻因為一位來自泰國朋友尋求協助結下緣,本來沒多想理他,但旅行間碰壁,最後還是與之相處,在相處過程慢慢敞開了心房,最主要是一次的喝酒後,另一位主角乘人之危,隔天主角混亂,在找尋日本好友聊,好友以一種友善的方式,說「如果真的發生這樣事情,我會冷靜詢問他。」、「就當作一次經驗不要太放在心上。」最後用吃納豆方式告訴他「人生有許多不同嘗試,就接納這樣的嘗試吧!」這些話與穩定了男主角的心,也問到了他預想中的答案,本來身為異男的他,就這樣慢慢接受了這樣經驗,並接受了這樣的男性進入他的旅行生活,但當知道對方有著老婆也懷了孕需要奉子成婚,他們在離別最後一天因為難過與悲傷而沒見到彼此,在一個贈禮與紙條裡,留下了最後一份的溫暖,但四年後在機場偶遇了彼此,但畫面停在主角是否加他臉書好友而結束。

這篇電影花了許多時間在靜默的非語言,可以因此而感受男主角的心情以及另外一位主角的尷尬(出櫃以及說要說多少的掙扎),當然也有如同少女心般相處的美好時刻,但卻無法擺脫現實是如此。

這不是一個期待的好結局,是一個非常真切貼近現實的結局,貼近許多雙性戀、同性戀真實生活的樣貌,沒有一句誓言沒有一句「我愛你」,因為在現實的下面誰都無法下這樣的承諾,不論誰在分離的那一刻都是難過的,但誰沒有要擔負的現實,只是沒在更有機會的時候相遇。


這故事用了許多日本的風景以及事物,我想還是跟日本出資有關吧!有點觀光片的感覺,但導演把整篇故事拍的順,心境掌握我認為蠻好,但我想有些人因為許多無言跟無音只有呼吸聲與背景聲(例如車子經過聲音)的狀態會有點受不了,特別是喜歡大量聲光片的人,畢竟我出場就聽到「真無聊,我看到一半睡著。」當然我們看的時間也真的挺晚,是週一的晚間九點45分,兩小時結束快午夜,加上蠻多時刻因為要刻畫心境,運用的方式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第一人稱電影「愛」,酷兒影展才有,那種不靜下來或是全場人陪你一起看,還真的事看不下去,不過我只是覺得他相似的地方只有無背景音樂與內心OS,是蠻好的,也可以進入。

回到正題,我在跟朋友看完後討論這部電影,朋友說這是拍給女生看得吧!因為很耽美,一般不夠帥的有類似狀況就是被告囉! XD 某層度也是事實。
我則是在說的就是這故事跟許多人最後奉子成婚或侍奉父母家族命成婚的同志故事何其相像,誰不想跟所愛的人在一起,但過去窠臼綁住許多人,有人也可以如劇中最後活得很好,但在幾年呢?大陸不就蠻多「同妻」最後還組成「同妻親友會」,受害的女性自主成立自助助人的協會,數字相當可觀,近年來也爆出一些周邊新聞,訴請離婚,因為發現對方式同志,也多年未盡夫妻之實。


這部片的最後讓我有這樣的想像,也有一種另一位男主角灌醉主角時候,是否他的妻子當初也如此做或是也是身限低谷然後撫慰不小心上了床,有了小孩 XD 不過確實蠻多雙性戀有類似故事,你知道人心最脆弱時候有一個來拯救真的事整個人眼睛都被蒙蔽。
但有小孩真的挺吸引人,蠻多同志想要小孩,我都覺得會不會有些人結婚生了小孩在離婚,只要扶養權,如果代孕沒成功,我都覺得男同志找一位願意生小孩的女性假結婚養他一年生一個小孩,再結束婚姻,好像也不無可能,我都覺得我國婚姻好像結的容易,離婚時記得溝通好就好(離得也不難) XD

簡單說這部片蠻好看,適合當另類教材,應該說現實教材,跟上次《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是不同方向的電影。

有其他網站有在說這部片的影評可以看看
【腐魯同影劇】戀愛完成式 PRESENT PERFECT- แค่นี้ก็ดีแล้ว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通靈少女》看見我幾個重要經驗與過程

今天十點時,大概晚了五分左右,看了第一集的 《通靈少女》 ,裡面劇情跟宮廟與台灣在地民間信仰有關確實有引起我興趣,加上朋友都有分享這片,本來沒這麼在意播放時間,剛好提醒了我,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介紹可以看看:《通靈少女》第一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確立台劇新風貌與新典範 。


當女主角在說「為什麼我要做這種事。」、「感覺都有聲音說我要做一般的事,好像全世界會阻止我。」


那位阿伯(廟公)說:「啊!你就是帶天命下來,母親託付給我,給你過世老爸積陰德。」


前面第一句問題我有問過類似,我曾非常憤怒對我家說「為什麼把我生下來,為什麼要做這些沒有用得事!!」。然後「為什麼我不能跟一般人一樣?」不論認同或是背景,我也曾在心裡怒吼過。


最後一句聽來很靠北(廟公那句,我也被這麼說過),現在我也會翻白眼。雖然知道是真有其事,但不一定在今生派得上用場,今生課題還是要繼續做,可以累積來世就是,或是化為祝福,不過是也有方法可以調用就是(沒事不會做這個就是)。


不過傳統真的會這麼說,但我如果會說,是我們有機會用不同角度與視野看不同的人生,經驗與學習,就像最後女主角在問的「你會因此後悔當明星嗎?」


那「不後悔」的回答,是女主角重新思考學習的過程,我認為是。也是我曾聽過一些故事自己也經驗過一些過往時,我也從這些故事回答裡學習,即使以前都覺得「乾我屁事」,這段過往活生生搬上螢幕真是好氣又好笑。

我家廟,或說神壇


看完第一集,真是心有戚戚焉啊!
從這幾年學習與體認,一路回看這些,無奈、憎恨、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過程,當我都不想要有這些的時候,我發現我也什麼都不是,然後說不出所以然。
當我碰壁與痛苦的時候,這個「根」也依然在我身上,給我協助與滋養,那是個重新經驗的過程吧!
與其說跟神明和解,不如說就跟自己和解與重新認同的過程。
不過烤餅乾跟蒸紅龜糕這件事,對我來說頗有趣的比對,然後我蠻佩服女主角的轉念蠻快,我倒是以前可是拿不出這東西到我班上。

然後漸漸在我這幾年發現,真的是我家附近很多耶!去了其他地方不傳統市場之類地方還沒有,然後比起一些糕餅的精緻,反而這些東西有股樸實的風味,最近只要買菜我都會買鹹光餅跟雙胞胎,今天才買說 XD
蠻期待後續,剛好討債這部分我家有過,但不是對廟就是,但我家也蠻保護我們小孩,沒有直接面對這部分。

最後他第一集就有個問過世情人,但明星是同性戀,這部分我深刻可以理解,說不出口的問題,我家因為是家廟我不太能像其他來的信眾直接說,但是通常我要問一跪下去,他就知道我要問什麼,記得我有次問事的經驗,我還沒說他已經幫我說完(沒有明指什麼事,那是我在建教合作的時間),當濟公師父說完忍到整個流程結束我就跑到旁邊大哭了。
說時在我面對醫師、過去老師(連同輔導老師),我都無法清楚說我的問題,他們也沒那時間,也有些帶有眼光看著我的問題,有些不好經驗,廟宇的「問事」變成一種,有時候我不太需要多說就被清楚了解的狀態,也有種對方也不見得知道(某些起乩的狀態),讓我有份安心,除了不在我家問以外(因為構連我家議題,反而更不好說出口) XD 不過現在自己要在家廟問只要不過度涉入某議題,倒是沒差了,怕我阿公起乩到嚇醒 XD(曾聽過真實的笑話)。

問事時被我側拍 XD
廟宇作為比起心理諮商還有許多貴得要死的身心靈還要跟親近的存在,更貼近生活,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信仰,但確實是一個真是有「台灣感受的存在」,忽然想到本週五社大也才在聊媽祖繞境這件事,台灣民間信仰一直都是支撐整個社會運作的主要支柱之一,曾經做過宗教論文蠻有感觸,我應該做這樣論文我畢業比較快 XD。

題外話:比起其他宗教以及所謂身心靈(不過我跟一些朋友也在摸索一種真的可以貼近我們生活方式,簡單也有用方式,技術有但是重新整理過的東西,可能也比較陌生,另外是可以過生活),民間信仰的門檻相對低很多。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聲之形》貼近人際關係的真實




《聲之形》這部漫畫我並沒有追,跟作者也不熟,對於過往完全沒接觸的東西,我通常不會放在心上,那我怎麼跟他相會呢?

我在臉書在別人分享裡看見他的報導:劇場版動畫《聲之形》榮獲業界大獎 擊敗《你的名字》,標題關係有看了《你的名字》所以對此感到好奇,看到報導內文後,說一個關於聽障的故事,覺得蠻特別,因為這樣的動漫我幾乎沒接觸過類似,我也就因此分享,同時也說說我在很多生活中,因為觀看動漫過程裡學習成長,然後理解很多事情。


當我去真善美戲院看《當我們認真編織時》這部電影,他也放海報,加深了我的印象,對我來說真善美戲院放的電影,我都蠻喜歡,而且他都會放一些藝術電影或蠻感動或值得思考的電影,所以對他推廣的電影我也會多留意,到前不久因為一群朋友的邀約,我也就答應。


不過還是挺陌生,今天出門之前還再想「不知道會看到什麼呢?」因為天氣因素有點打擊我的興趣就是,哈哈!真是蠻容易被天氣打敗阿!不過提前訂了票就一定要去囉!提前訂票以及承諾出席,成為主要出門的動力。


因為太冷加上有點晚睡,今天時間是有點緊迫的出門,通常去西門電影街,但沒去過西門的日新威秀看,因為威秀的票比較貴一點,不過同樣威秀之前多去京站威秀就是,主要跟之前朋友們的交通有關,結束要搭車或是也多去車站附近逛或去其他地方交通也方便,去了西門日新也第一次覺得「哇!挺大!」當然京站也不小,但除了信義、京站,西門我很少看到有這麼大螢幕的影院,不過也可能跟我看的票價與電影有關,畢竟很少看第一檔熱線電影還有就是我喜歡看蠻值得思考的電影,不一定會熱門也不一定會放再這麼大的廳,在他們影院的商業考量下也無可厚非,會這麼做我想因為這部動畫頗受好評,與《你的名字》並齊,但看完我覺得表達都是「人際關係」,只是用不同方式表達,我個人認為這兩部都很棒。


我同時在這兩部動漫電影裡,看見我的生命經驗與人際關係的互動裡不同的面向。


當時看了《你的名字》我寫了一篇文章分享在公司(二月的貼文),工作伙伴也再編輯整理,當我們在講「關係」其實真的就如電影那句話一般,我們都在這當中學習、聯繫、相聚、成形,是時間也是連結。文章:關係與連結




而這部會想提是因為也帶到跟我家廟、信仰、的經驗,細緻提到不論傳統宗教信仰到現代,人的關係都是很重要,每一份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關係都值得我們重視與學習,而我們在這過程裡體會「連結、相聚、斷開…等」重要的人生課題。


講到這麼多就談談今天的《聲之形》,思考了很久,就稍微說一下劇情,主要講從因為聽障學生轉來,不理解而開始一連串霸凌,霸凌的男主角換他被霸凌,好友同學反目,體會後,轉到高中想自殺卻因為想道歉再次相見女主角,重新認識新的朋友、引發女主角也想自殺的事件,男主角救到他,後來男女主角與相關朋友全體大和解,剩下就大家自己去看一下介紹,維基說的很清楚,網路說得也蠻多,如果有能力支持一下去影院或後來租正版來看囉!喜歡再買,不過蠻值得收藏可以講些議題。


跟你的名字有個類似地方就是「夢境聯繫」這部分,雖然在《聲之形》只有一小段,不是最主要的。先不談這部分,目前沒消化到夢境這部分,不過我朋友在今天看了另一部電影談到夢,我覺得他寫的很棒,我們分別在同一天看不同的電影,談「夢」與「陰影」。文章:《當怪獸來敲門》與深淵


電影開始的霸凌真的會讓我想起一些不好的回憶,有點沈重感,跟我過去經驗有些地方很類似,霸凌與被霸凌,也實際體現,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被傷害,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傷害對方而好過。


主角因為好友反目,自己被霸凌,不敢正視每個人的臉,影片最有趣深刻地方就是他不敢看人臉每個人臉上都有個遮住臉的大叉叉,慢慢親近那個叉叉就會掉下來,整個環境的聲音(有時候的無聲只有主角自己的聲音還有環境)跟畫面深刻到我再重看我過去的自己,還好現在好多,以前我應該看不下去了。


我想起我過去「不看不聽不說」的那個時光,然後女主角因為會認為所有通苦一他聽不見而起,想自殺的感受那份真切,幾乎是我過去的寫照,重見我過去都覺得活著真痛苦,為什麼我要活著體驗這些,我的到來看見是一幕幕的苦楚與悲慘,只是我沒那份勇氣,這分憂傷對我來說非常的貼切,只是我不是一個人跑出來「救」我就是,但這個「撕去叉叉」的過程,我也曾經驗過,當主角和解後重新體會「朋友」這定義,可以正視每個人的時候,那些「叉叉」都掉落,電影就以主角眼淚與每個人的臉做結束。


然後我也哭了,這比起《當我們認真編織》還感動,即使沒有新海誠與宮崎駿的動畫畫面有許多遠景感受磅礡,但人際關係的細膩刻畫以及配合男女主角的心理聲音的配音與音效呈現,讓我深深感受聽障朋友(不過我主要跟視障朋友們相處經驗多)以及曾經只有「自我」聲音的感受。


有幾個看到的部分,當女主角轉學來台,老師說每天三分鐘學手語,但有同學立刻站起來說「為什麼要為了他學習手語。」雖然有同學願意卻遭到霸凌,因為最近婚姻平權,讓我思考多學習與理解到尊重包容「異」這件事,對一個社會與團體來說很困難嗎?那是否多死幾個人也才真會意會這件事,當我們社會都可以獲得基本飽足時候,我們想得不是尊重「異」(包含包容與彼此學習),而事先摒除「異」,如果是我們都無法飽足自身,彼此因飽足利益而排除異己,是可以理解身為人有趣的地方是人自相殘殺通常是無知的恐懼以無限擴張的慾望,這裡面標表出「無知」,但後來到「知」而和解。


另一個是,當碰到危難第一個都是「指謫別人」或拖別人一起下水,承認錯誤,這幾乎是人的天性,我也做過,確實真得要承認做錯又是在眾人面前是件很困難的事,確實面對不容易,分攤風險是大家都會做,拖人下水也是種分攤風險,大家都是錯的那就沒有錯的,所以都是共犯,如同我們處在的社會,默認貪污的繼續、造假廠商繼續、廠商默默排污氣排污水、無腦官員立委繼續表現無腦…..數不清的社會遊戲。(話雖這麼說改變也是有,只是很緩慢,有趣的是台灣社會都是民間發起,政府才開始正視改變才發生,比起其他國家政府機關自己先硬起來拼鬥差蠻多。)


不過事情也不能只看一面就是,網路有看過的人說漫畫講了許多人物得其他面,畢竟七本漫畫濃縮成兩小時電影,那份表達都可以讓我覺得畫到我心坎裡,感受作者表達「敞開心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維基寫到作者表達「能為人傳達感情的並不只是聲音」這點電影刻畫之好,為此下次也找漫畫來看。


講到這邊,這是值得推薦的好電影,我也認為蠻值得收藏,與分享就是,歡迎大家去看。


OS:起先聽到片長兩個小時(向來沒去注意電影片長,不過通常是一個半。),對我來說以電影真是意外的久,不過後來有些電影也越來越長(去看一些想看得片真的都挺久),我也都開始覺得好像沒差,因為真實進入觀看時,我會想多看一點作者故事,偏偏我實在很懶得再看小說(有些電影是小說改編)。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回顧社大舞動人生的經驗、信仰、藝術到生命的連結

前天在臉書發了一篇文章,不過當時在一種精神高亢的狀態下書寫,發現這樣狀態書寫下的東西變得蠻跳躍式,雖然我常被提醒說我跳躍式思考與說話方式會造成誤解或不理解,不過當時情緒大過這樣的想法就是,不然我可能發不出這樣的文章還有論文進度忽然飛快趕完一部分,雖然後續都要在修改就是 XD 會想再發這篇網誌是想要給自己一個紀錄,畢竟臉書的訊息會不斷往下壓,要找不容易,但網誌不常發,也就想再看的文章或我想找東西就變成一個很方便紀實與分享給我想給一些朋友看的地方,而我也想好好地說這件事,剛好前天同婚的釋憲,對我或一些朋友都是一個重要的事件,這篇也對我作為一個里程碑。


文章主要是我在這次釋憲的憲法法庭,真實看見許多人都有不同主張與疑慮,但都不是一種沒有立論的謾罵或只是呈現無知的恐懼,當然未來狀況未定與不一定樂觀,但這是一個我認為很棒的看見、社會整體的學習,即使有些法律知識不一定這麼容易理解,但可以看到是一種真的為真理來思辯的過程。


這樣的理性思辯是我嚮往的過程,即使有情緒也可以冷靜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立論,不是用一種情緒式威嚇、壓迫來強迫別人接受,這個在許多地方真的見多了。


也許我看見一種我期待的「風景」真實發生,而為的是跟我還有一些朋友們攸關的權益,有份「感動」油然升起,他讓我有一份「力量」在我背後升起,開始為自己得論文、生命、承諾有個實現的「火」。


不斷書寫過往經驗,從進社大舞動之初到開始舞動的這段期間,這過程向自己肢體的學習,先看見自己,慢慢看見他者,也就是在社大這段學習的時間到現在,跟我一同學習陪伴的伙伴們與明德帶領協助,在每次社大舞動人生的時間,多數以肢體陪伴協助彼此,到分享時候彼此都會說說在肢體互動或說舞動的過程,自己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每次不同主題、不同人、環境氛圍,每一次的課堂感受都不一樣,即使很多朋友都認識一段時間,但也會在彼此相處間感受不同之處,在我從台東回來後,重新再相會到現在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真實感受每個人不同的進展與進步,就在他們這幾次相會的分享與行動裡。


這份非常感動的書寫,忽然看見一位朋友分享的一個無垢的文章(他是無垢的舞者),在講他們整個舞動的核心理念經典回眸的生產意識《潮》,這文章簡述整個無垢核心、肢體訓練到表演藝術的呈現,搆連到我整個社大舞動人生的學習經驗、家族的民間信仰經驗到如今跟我伙伴一同整理身心靈、傳統宗教的技術,連結到我們都在一個自我修習的路途上。


讓我有感而發的寫了一份短文給公司: 順流網誌—《潮》藝術與轉化(這篇是我跟朋友一起書寫,有再統整編過),這份感動的心到如今還留著,繼續為我許下的「承諾」帶來溫暖的動力。